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
评论频道 来源:央视网 2018年05月21日 09:57A-A+
我要分享
在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同志从河北到福建,再到浙江、上海的工作实践中,传承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精髓,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吸收中外文明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一以贯之,并不断升华,形成了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在人类发展史上,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生态的事件,酿成惨痛教训。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基本内核。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生态环境价值,也是随发展而变化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强调两者兼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说明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因而宁愿不开发也不能破坏。绿水青山也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我们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用集约、循环、可持续方式做大“金山银山”,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为宗旨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还可以让人民群众公平享受发展成果。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需求也在升级。他们不仅关注“吃饱穿暖”,还增加了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更加关注饮用水安全、空气质量等议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目的在民生,也是对人民群众生态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我们应当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既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绿色福利,也造福子孙后代。
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系统思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系统,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系统,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生态系统才能始终保持在稳定、和谐、前进的状态,才能持续焕发生机活力。因此,我们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多措并举,对自然空间用途进行统一管制,使生态系统功能和居民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使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得到协调、持续发展。
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未来,我们必须加快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体系并加以严格执法,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环境司法应当愈加深入,监督应当常态化,环境信息得到越来越及时完整披露,公众参与应当越来越有序有效,守法应当成为企业的责任。
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人类胸怀,积极推动治国理政理念走向更高视野、更广时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宣称,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共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说到做到,中国将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展望未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还将推动我国由工业文明时代快步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更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引中华民族迈向永续发展的彼岸。(作者周宏春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