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濮阳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着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我市要实施可持续性发展,关键在人才。
一、目前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截止2008年底,初步统计我市各类科技人员约8.7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9人,省管优秀专家9人,市级拔尖人才7批365人,管理届期内180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工267人。我市专利申请量达3665件,专利授权量达2457件。仅2008年,我市获得省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
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我市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我市各级党组织和人事管理部门对人才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能认真贯彻实施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强国、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的一系列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党管人才工作的原则,不断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和服务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
二、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队伍总体规模较小,科技人才实力不强。截止目前,我市还没有两院院士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市级中青年专家比较少,科技人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的人员比较少,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每万名专业技术人员约有学术技术带头人32人,占全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4.8%,比率较低,面拥有重大科技成果、发明专利以及高新技术项目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更加匮乏。
2、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是行业结构不合理,在全市人才总量中教育、医卫类人才占了40%左右,机关人才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全市企业中,职工人数相对较大,而科技人员占比不高。二是职类结构不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其中大部分在教育与医卫领域,有些具有中高职称的同志也先后进入了机关,因而行业一线的中高级科技人才相对少且分布不合理。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农业科技和企业管理、生产营销等人才紧缺。四是地域颁布不合理。大部分专业科技人员集中在城市,据调查,80%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党、群、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农村等生产一线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我市人才队伍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其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复合型、开发创造型的人才极少。有些专业技术人员满足现状,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意识不够。另外,部分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认识不足,投入少。造成相当一部分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4、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人才一般都向环境好、待遇高的地方流动。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市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严重,走的都是优秀的,都是我市多年来精心培养的骨干。此外,工作一线的优秀专业人才往往工作不了几年又转行到其他更好的行业,如到机关当公务员,下海创天下,到其它企业当职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市人才待遇还不够高,留住人才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人才的关怀还不够深入,致使高层次人才外流现象较为突出。
5、人才使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学非所用,岗位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有不少科技人才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某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使用人才上有偏见,甚至认为有文化的没有听话的好用,文化越高越不好用的陈旧观念,致使不能发挥人才的能动性,造成人才的浪费,加之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影响了人才潜能的发挥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弊端没有得到彻底破除,对人才的使用达不到“岗尽其人、才尽其用”的目的,人才使用效率不高。
6、人才资源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还不能适应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和科技创新的要求。一方面是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尚未从根本上消除,人才的“部门所有制”、“单位所有制”还没有完全冲破。另一方面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亟待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技术贡献的价值在分配中还不能得到体现,影响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三、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市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经济目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实现结构调整、城镇化、对外开放、科技兴濮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继续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保证。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地区开发大局和未来发展的大事,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我们要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指导和利益诱导,在全社会形成“育才、成才、用才、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科学机制;要克服平均主义、论资排队的传统观念,形成奖勤罚懒的社会风尚;要破除“铁饭碗”、“吃皇粮”的观念,鼓励科技人才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去自主创业、发明创新;要弘扬宽容精神,尊重科技人才的个性,培养科技人才的信用观念,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和政策环境。
2、制定规划,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要实施以工兴市,就必须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们要按照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化升级的要求,认真制订构筑我市人才高地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目标,积极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队伍提出的挑战,以实施人才战略为总揽,不断增强构筑人才高地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扩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调整人才结构,创新工作思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确保我市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取得主动。
3、深化改革,推进人才资源开发的制度创新。人才政策是人才资源开发的有利杠杆。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深入调研,按照经济规律,制订并完善人才投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人才使用政策、人才职称政策、人才工资政策、人才奖励政策、人才兼职政策和人才退休政策等,保证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使人才资源开发更加适应我市发展的需要。
4、进一步重视科教发展,用人先育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普及工作,增加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5、进一步推选竞争上岗制度,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继续实施竞争上岗制度,破除论资排辈的思维定势,达到“岗尽其才、才尽其用”。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更为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责任、贡献、报酬相统一。
6、加大人才投资,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提高人才素质是盘活现有人才的关键,建议建立市、县、乡人才培养基金,人才培养的经费要在年初市、县财政预算中单列,占有一定的比例,并逐年增加,由人才培养和管理部门进行经费统畴管理和使用,保证经费用在刀口上。同时要不断建立、完善各个层次的学习培训制度。
7、建立留住人才的机制。要留住人才,关键要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让人才不仅愿意来,而且留得住、干得顺。
8、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人才。要不断提高认人的水平,量才而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保证人才使用得当,既要注意使工作与人的才能相适应,也要注意使工作与人才性格相适应,使其有明确的职责。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拓宽识人视野和用人渠道,做到“赛马场上选良驹”,从而使更多的真才脱颖而出。人才的价值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并得以提升。要为人才施展才华创设有效的载体。要建立动力机制,实行贡献与利益挂钩。古语道:士为知已者死。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发现和使用人才时能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就一定能让现有的人才或潜才在各自的岗位上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能量,为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9、加强引人和引智工作。借鉴各地人才柔性流动的有效方式和人才资源共享的原则,多渠道引进各类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注意引进机关、农业、卫生、教育、环保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10、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合理配置人才。目前应引入“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机制,因此,我市要依托市人才市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市场硬软件建设,着力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我市市场机制在引才、集才、聚才方面的作用,促进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
九三学社濮阳市委
二OO九年九月十七日